诊断:抽动秽语综合征为一种复杂的神经
精神障碍,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。
1.。国际疾病和分类〃第10版(ICD-10)标准 诊断要点如下:
(1)起病多在21岁以前,以2~15岁最多见。
(2)病程中存在着多种运动抽动与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,但未必同时存在。
(3)抽动具有突然、快速、短暂、重复、不自主、无目的、复发等特点,影响多组
肌肉。
(4)抽动可受意志控制短时间(数分钟至数小时),在应激下加剧,睡眠时消失。
(5)抽动症状一天发作多次,几乎天天如此,或间歇发作病程超过1年,在同一年之中,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。
(6)排除风湿性舞蹈病、Huntington舞蹈症、
肝豆状核变性、肌阵挛、
手足徐动症及其他锥体外系统疾病等。
2.修订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(CCMD-2-R) 1994年泉州会议通过,内容如下:
(1)病于21岁以前,大多数在2v15岁。
(2)主要表现为多种抽动动作和一种或多种不自主发声,两者出现于病程某些时候,但不一定同时存在。
(3)抽动症状一天反复出现多次,几乎天天如此,但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的强度有变化,并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,病程至少持续1年,且在同一年之间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。
(4)不自主抽动和发声,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。
(一)诊断标准
DSM-IV将抽动(tic)病分为三型:Tourette综合征、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病(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)和暂时性抽动病 (transient tic dis-order)。
1.TS的诊断标准 (表 4—2)
2.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病和暂时性抽动病的诊断标准 若只有运动或发声抽动(而不是二者),则诊断为 “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病”;若单一或多发运动或发声抽动每天(或几乎每天)发作多次,持续至少4周,但不连续超过12个月,则诊断为“暂时性抽动病”。暂时性抽动病见于12%10岁以前的Tourette综合征患儿。
(二)鉴别诊断
需与之鉴别的抽动有:
1.原发性抽动
(1)散发性抽动:
1)暂时性运动或发声抽动 (<1年)。
2)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 (>1年)。
3)成年发病 (复发性)抽动。
4)Tourette综合征。
5)原发性肌紧张不全。
(2)遗传性抽动疾病:
1)Tourette综合征。
2)
Huntington病。
3)原发性肌紧张不全。
4)神经棘红细胞症。
5)Hallervorden-Spatz病或神经
变性疾病伴脑铁沉积症,1型。
6)结节硬化。
7)
变性病。
(三)其他相关的临床表现和疾病
1.刻板,习惯和怪癖 。
2.自伤行为。
3.运动性不安。
4.静坐不能。
5.
感染后,产生的抗A型β-溶血性链球菌(group A beta-hemolytic streptococcus,GABHS)和自身蛋白起交叉反应诱发炎性 自身免疫反应。抗 GABHS抗体与神经元细胞交叉反应,在中枢
神经系统特别是基底节造成炎性反应,临床表现为SC型运动异常。
(1)临床上从
感染病史和最近的风
感染-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0psychiatrjc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,PANDAS) PANDAS是指一 组有
感染后出现或恶化。
患者血清中可检出自身抗体或特殊的
感染后抽动症可能是部分TC患者的病因,PANDAS作为独立的病种虽尚有争议,但至少可认为其是 TS的亚型。部分患者对免疫调节治疗有一定疗效,抗生素预防性治疗的效果尚不能肯定。
PANDAS的诊断标准和儿童 PANDAS的治疗指南见表 4-3和表 4—4。
3.Sandifer综合征 (Sandifer syndrome) 是儿童和青少年期的上胃肠道疾病合并的
神经系统疾病,由于胃一食管反流 (gastro-oesophateal refux)伴有
痉挛性斜颈和肌紧张不全性身体运动。点头和转头,伸颈,作咕噜声,肢体翻转运动和严重的肌张力低下。这些不 自主运动被认为是缓解胃酸反流造成的不适 。胃一食管反流得到处理后 ,症状可得 以消失。Sandifer综合征在存有脑病的患者更易出现,如 Brachman-de Lange综合征 (也称作 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或 Amsterdam侏儒,临床特征为特殊面容、
多毛症、大理石
皮肤和面部
皮肤呈蓝色,骨骼异常,智力衰退,以及异常的哭声,一般早期死亡)等脑病。该综合征的肌紧张不全性异常运动和异常发音可被误诊为 Tourette综合
征,因Sandifer综合征的认识度较低,故未被列入教科书的鉴别诊断中。